中国竞彩网

快速链接

通知公告

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通知公告

危机中的自我成长

信息来源:CPS临床心理注册系统    作者:张焰     发布时间:2020-03-18 13:15:06

在这样一个“万人空巷,危机四伏”的特殊日子里,我们突然被飞来的新型病毒偷袭,被无形的“枪林弹雨”围困,被陌生的特殊敌人“囚禁”。原本的内容被替换,惯常的节奏被打乱。在严格的管控中,我们好像反而失控了。佛教说“烦恼即菩提”,在经历生命中的危机时刻,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反思和感悟,促进自我的新的成长。


接纳自我



生命经历巨大威胁,心灵必然遭遇恐惧、焦虑、悲伤等各种情绪情感的冲击,加上突如其来,很多人还来不及思考病痛和死亡的议题,丝毫没有应对的准备,这样的冲击就会进一步导致我们的认知、情绪甚至行为失调,引发我们的失控感和破碎感。
我们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加慌乱,自我怀疑。此时此刻犹如在江河中遨游,从风平浪静变到面临巨大的暗流,被卷入漩涡中时,本能会让我们拼命挣扎。
同样,灾难面前,犹如在生命长河中心理上遭遇漩涡卷入,我们内心会因为焦虑恐惧而挣扎冲突,混乱的情绪会带来许多反常的反应,比如我们可能会变得易激惹而对身边的亲人乱发脾气,或者出现许多自责和自我怀疑的想法。
 

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我们需要看到自己的反应,理解和接纳自我暂时的混乱,不因为内心焦虑而乱了分寸,忍耐突然出现的不适和痛苦,不做评判,不做分析,不做无谓的挣扎,这样我们的大脑才可以腾出空间,我们的智慧才有机会发挥作用,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稳定自我

既来之则安之


我老父亲生前常常爱说一句话:“既来之,则安之”。无论是驾车旅行时遭遇冰雹突袭,困在看不到头的车流中无法动弹的时候;还是在他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不久于人世的瞬间,他老人家总是面带微笑说一句“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暗含着重要的理念——稳定自我。
擅长在江河中游泳的人告诉我们,当被卷入漩涡的时候,如果胡乱挣扎,白白消耗体力,不但于事无补,反而越陷越深,更加危险。相反,此时最需要集中精力,屏住呼吸,保持体力,然后顺着水流卷出水面,反而有机会重获新生。

心理危机出现的时候,不能因为内心的慌乱感而导致更多的自我怀疑和人际冲突,这样只会导致更加困难的处境,相反,我们需要凝神定气,“既来之,则安之”。

面对命运的安排,我们只有接纳事实,不做无谓的挣扎,静候改变的到来;面对危险和压力,我们需要保持内心的稳定,进而调动内在力量和资源去积极应对。


想想我的父母经历了战争年代的弥漫硝烟,地下革命的白色恐怖,自然灾害的食不果腹……他们始终保持乐观豁达,在无数个生命的起伏跌宕中,稳定的自我是度过艰难的坚强支撑。同样在今天这样的特殊时期,我看到丧偶仅仅一年有余,也已年过90岁的老母亲,心态平和,坚持每天自理生活,读书写作,走路锻炼,还给我表演脚趾操——“石头剪刀布”,我们一起将困于房中的无聊无奈变成安享天伦的无限乐趣。在老父亲的遗像前,我心里不时会想起他的这句话——既来之,则安之。


整理自我

面对外界的混乱,维护内在的秩序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过,她在文革中曾经被关在“牛棚”里,看见不少同事受不了那种被关押的无助,成天唉声叹气,甚至有人放弃生命。但是,她也看到另外一些人,尽管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被放出去,但是始终抓紧时间学习钻研专业知识。文革过后,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发展亟需科学技术的支持,那些抓紧学习的同事很快就得到机会全力投入科研教学中,发挥出极大的社会价值。

也许今天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面对此时被打乱的生活秩序会觉得无所适从,心里会烦乱焦虑,寝食难安。这是正常的反应,因为人们往往最难忍受的就是失去对自己的认同感和对生活的掌控感。

正因为如此,也许我们可以尝试在有限的条件下,审时度整理思路,为所能为,重建一些新的生活秩序,将每天的生活尽可能安排得丰富多彩,劳逸结合。

在有限的时空中,做一些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趁机给自己充电,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看看平日没时间看的课外读物或追追剧;做做体操,练练厨艺……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中,承受着亲人被杀害的痛苦,努力保持对生活的掌控感,珍惜随时可能被押进毒气室前的每分每秒,与他相比,咱们可谓幸福之极了!


关爱自我

接纳生活的无常,珍惜生命的有限


佛教常常会用“无常”来描述生活的本质。试想,大至地球在宇宙中运转,看似自转公转十分有序,实则每时每刻都可能遭遇无数小行星的碰撞,小到我们每天走路可能不小心摔跤,生活原本就时时处处处于各种偶然中。
 

某种意义上讲,有序和规律是一种错觉,无序和无常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虽然,有序带给我们更安全的感觉,而这种安全和有序是人类几千年来逐渐为自己创造的生活空间,就像我们的房屋,在里面似乎是安全可靠的,而房屋本身却置身于动荡的地球之上。
就在疫情期间,成都附近又发生5.1级地震,幽默的成都人民的新段子就出来了:“跑还是不跑?先穿衣服还是先戴口罩?往哪里跑?是出门躲地震还是在家躲疫情?……”仿佛疫情时期的莎士比亚!又有人总结:“2020年原本设计的目标:1.事业有成 2. 赚够100万 3.告别单身 4. 换车换房……算了,就一个目标——活着!”多么“痛”的领悟!——死亡在人生旅途中随时都可能不期而遇,生活的无常反衬出生命的珍贵。

这次疫情中有不少人无辜受染,甚至失去生命,灾难面前,病毒无眼,遇到了是悲哀,没有遇到,或者说是轻症恢复,只能说是幸运。许多人感慨因为疫情,在居家隔离的过程中才第一次享受到独处的安详宁静,第一次感觉到照顾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生活,比起之前成天疲于奔命地工作,别有一番幸福自在。
所以,珍惜这份幸运和眷顾,学会关爱自我,爱护周围的人。好好珍惜有限的生命,因为生活本身太无常。


重塑自我

向死而生,重寻意义


疫情之初,看到武汉当地那么多人急需医疗、社区对他们基本生活保障的帮助和支持,突然会觉得自己的心理学专业此时此刻显得过于奢侈而似乎百无一用。

在死亡的威胁下,仿佛只有避免死亡的力量才是唯一需要的。
然而正如弗兰克尔在集中营中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保持内心的坚定和自由,向死而生。当他有机会获得解放后,为人类奉献出了自己的宝贵体验和反思,在以他为代表的当时的许多心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出存在主义心理学这一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有这样的描述:“生命和死亡相互依存”。面对死亡才有机会深刻体悟生命的意义。

无论风调雨顺还是天灾人祸,生命是从无到无的一段过程,死亡是必然的结果,只是我们平日总是不愿意去想它而已。然而,正是因为生命终将走向死亡,才需要我们感知到,当我们出生开始,生命就进入了倒计时,生命是上天的礼物,须得倍加珍惜;如何利用好生命的每分每秒,让生活过得具有自己独特的意义,是每个人的人生使命。

和平时期,人们总觉得死是遥远的将来,甚至蒙骗自己,死似乎与我无关。然而,逃避死亡的真相,就背离了生命的真谛。灾难是令人痛苦的,然而灾难也带给我们难得的“边缘体验”,带给我们反思人生的宝贵机会。
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我们有机会调动内在的勇气和生命力,与灾难斗争;面对死亡的威胁,我们有机会更加贴近生的感受,体会到生命的真相,作为一个自然的生命体,作为一个依赖社会存在的个体,爱护好自己的同时爱护他人,爱护人类整体是每个人的天赋使命。
因此,一方面,这次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无人可免;另一方面,这次抗疫战争,人人有责,举国奋战,共度时艰。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人类的存在真相——面对自然,人类是惺惺相惜的共同体;面对彼此,个人与他人是相互支持的一份子。

存在的真相让我们更加明白存在的终极意义。

而当平日远离死亡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要么追名逐利,恶性竞争;要么碌碌无为,虚度光阴。

所以,灾难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三观,调整生活方式,向死而生,重寻意义,重塑自我。





作者:张焰  

注册督导师(D-17-0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竞彩网版权所有 2015-2016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晋ICP备11005069号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复旦西街1155号 邮政编码:044000 电话:0359-8500229 传真:0359-850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