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彩网

首页 > 学校政策
政策法规

学校政策

中国竞彩网中国竞彩网修订201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作者: 日期:2019-12-16 17:05:38 浏览次数:

中国竞彩网中国竞彩网修订201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的指导意见

校字[2019]5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国竞彩网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山西省教育厅中国竞彩网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扎实推进我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就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国内外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修订原则

(一)坚持目标导向,严格工作程序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旨在完善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要在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框架下,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服务面向,找准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确定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充分听取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社会需求高度契合;应充分发挥院系及教研室的主体作用,广泛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应充分尊重校内外专家意见,严格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把关程序。

(二)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修订重点

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的反馈意见,认真分析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问题和不足,重点解决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教育观念不新、价值导向偏移(重知识轻能力)问题,重点解决培养方案与国家质量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符合度不高的问题,重点解决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不高、教育目标实现不足的问题。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凸显教育的价值属性,耦合时代要求,符合标准规范,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和核心能力培养。

(三)坚持分类管理,彰显专业特色

在遵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基本理念、文本框架和总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各院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的自主权。支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兼顾执业资格要求,增加或调整课程;鼓励部分专业进行培养分类、方向分流试点,进行专业改革;倡导应用性强的专业与行业、企业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合作教育、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分类管理,形成既有统一规范又有个性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彰显专业办学特色。

(四)坚持德育为先,注重全面发展

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内化到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和各环节,构建思想政治课和专业课相统一、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衔接的育人体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实践、文化等要素的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专业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坚持学生中心,鼓励个性发展

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推进选课改革,完善学分互认制度,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校外优质课程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核心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获取学分,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

(六)坚持能力为重,强化实践环节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聚焦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新基础等课程,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和专业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总体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是规范教学运行、推进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非常重要,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符合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要求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等教育新理念,作为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遵循,使人才培养更能体现新时代精神。

(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遵照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指导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体现国家标准的理念和精神,遵循国家标准的原则和要求。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力为价值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设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开设门类、学时学分数量、课程质量规范等,须达到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

(三)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符合专业认证要求。教师教育类专业培养方案要符合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工科各专业培养方案应体现新工科理念,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普通类专业培养标准确定可参考和借鉴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理念,各专业培养方案都应有明确、公开的培养标准和毕业要求。培养标准对应培养规格,科学设置课程,明确课程内容,明晰课程达目标、知识和能力要求,建立课程与培养规格的对应关系矩阵,培养体系能支撑毕业要求目标的达成。

(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呼应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

1.优化课程结构。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开足思想政治课程,增设中国传统文化必修课程,优化通识选修课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根据专业特点,调整大学英语和大学计算机类课程的内容和学时,规范高等数学课程模块;增加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数量与学分,合理设置专业选修课比例,厚实学生专业基础;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调整实践教学比重,优化实践教学学分结构,改进实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关键环节,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2.深化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鼓励采用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倡导课程教学专业术语双语化,尝试少数课程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借鉴国外先进的培养方案,提升学生适应教育国际化潮流的能力。坚持能力培养价值取向,积极探索“学程分段、方向分流、培养分类”的人才培养思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有条件的院系可试点大类培养改革,强化专业基础,拓展专业口径。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探索“互联网+教育”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探索合作育人新模式。

3.探索选课制度改革。试点部分热门专业面向全校开放专业课程供学生选读,实施辅修专业教育。探索在非师范专业开展“专业课+教师教育课”模块,拓宽个性化培养途径,增强学生社会竞争能力。探索柔性学分修读制,学生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修读取得课程学分,实行课程学分置换,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4. 深化课程考核改革。规范课程考核管理,明确课程考核方式,合理设定考试课程与考查课程的数量与比例。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健全知识、能力与素质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以考辅教、以考促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刻苦学习。

四、课程体系及设置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结构,非教师教育类专业可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两大平台,教师教育类专业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三大平台。课程结构也可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环节。

(一)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课程,包括通识必修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其中,通识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体育、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生职业规划、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主要安排在14学期完成;通识选修课程以知识扩展和素质提升为目标,主要安排在28学期完成。

1.思想政治理论课(12学分)

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有关规定,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等必修课程。

2.大学英语课程(11学分)

大学英语课程为非英语类专业的必修课,总计11学分(3+4+2+2),总学时176学时。学习内容和难度应根据不同专业进行调整,进行分类教学(音体美专业可单独组织)。

3.大学计算机课程(5学分)

大学计算机课程为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采取“1+X”的模式,即“大学计算机信息素养+计算机应用及程序设计类课程”,总计5学分(2+3)。

计算机应用及程序设计类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育信息技术与应用、Python程序设计基础、Web前端技术基础、人工智能等课程,由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需求选择开设一门。

4.大学体育课程(4学分)

大学体育课程为非体育类专业的必修课,分四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总计4学分,120学时。其中,大学体育Ⅰ、Ⅱ为体育基础课,分别在第一、二学期开设;大学体育Ⅲ、Ⅳ为体育选项课,分别在第三、四学期开设。体育选项课包括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田径等多门专项体育课程,供大二学生限选修一门。

5.其他通识教育课程(10学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学分)大学生军事理论(1学分)大学生安全教育(2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1学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2学分)等通识必修课程。

6.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

通识教育选修课设置“人文社科类(R)”、“数理科技类(S)”、“艺术教育类(Y)”、“创新创业类(X)”四个模块,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选修8学分。

(二)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由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个模块组成(可根据实际需要开设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1.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指该专业所属学科需要开设和加强的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既要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也要包括与专业联系紧密的相关专业的部分基本知识内容。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要强化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同时应该拓宽学生在人文、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知识面。各理工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开设从学校设定的高等数学课程模块中选取。

学科基础课程原则上应开设6-8门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15%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和骨干支撑地位的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的设置既要体现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又要体现专业特点与优势,使学生学完这些课程,即可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形成具有核心意义的专业素养与基本应用能力,能适应社会对学生专业上的一般要求。

专业核心课程原则上应开设6-10门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20%

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个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应确保其学时和学分,为学生系统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是根据各专业学科属性设置的与本专业关联较密切、体现本专业前沿知识的课程,包括专业综合课程、专业前沿课程、专业学术讨论等。

专业选修课原则上开设8-10门,占总学分的比例不高于15%

:各专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设“专业方向课程”,并按照专业培养方向不同设置两个以上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供学生限制性选修(即选择一个专业方向必须修完该方向模块的所有课程)。

(三)教师教育课程

教师教育类专业需开设教师教育课程,包括教育学(2学分)、心理学(3学分)、汉字书法与训练(1学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1.5学分)、中学学科课程教学论(2学分)等课程,由基础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课程设置、内容改革及学业考核的具体方案。

组织普通话测试,为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创造条件。教师教育课程原则上应开设10-15门左右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4学分。

(四)集中实践教学

包括入学教育、大学生军事训练、劳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政治课程实践(可以作为独立实践课安排在通识课平台)等。专业实践包括独立实验课、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教育实习原则上安排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16周),计8学分,毕业实习原则上安排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实习周数和实习学分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设定。专业见习原则上安排在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2周),记2学分,有条件的教学单位可以试行分段实习,探索轮流实习、轮岗实习,实习总周数(含专业见习等)不能低于18周。毕业论文(或设计)原则上安排在第八学期(共12周),计6学分。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包括学科竞赛、文体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职业资格、自主创业等创新创业学分,要求学生选修不少于2学分。认真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调动学生参与实践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五、具体要求

1.学时要求

1)各专业课内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经管文史教类专业不超过2400学时,理工科类专业不超过2600学时。

2)理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学分)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学分)的25%;经管文史教类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学分)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学分)的20%

3科学规划课程学期分布,注重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合理衔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一二学年每周一般不超过26学时,第三学年以后每周不得超过24学时,第四学年要求排课。有些短期专业实践活动可通过暑假完成。

2.学分要求

1)各专业的总学分一般控制在130-165学分之间(含集中实践教学学分),工科类专业可参考工程专业认证标准。

2)学时学分标准:理论课16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或课内实验/实践)32学时计1学分;体育课等偏重实践的课程32学时计1个学分;集中实践环节原则上每周计1学分,个别实践环节也可每周计0.5学分。

3)课程学分按0.5的整数倍计。

3.辅修专业课程模块

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开设辅修专业试点,支持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另一专业的主要课程。辅修专业试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可根据培养目标和创新理念单独制定。辅修专业课程模块应在该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中选择,最少应修读6门专业课程,完成25学分以上。辅修专业课程模块的课程可以在非工作日开设,修完辅修专业模块中所有课程,颁发辅修专业证书。

若未修完全部课程,修完辅修专业模块15学分以上,方能替换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学分。

4、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共由8位组成:

××(院系部)-××(专业序号)-×(性质)-××(课程序号)-×(类别)

12位表示所开课所属系(部)。

34位表示专业序号。公共课第34位为00

5位表示课程性质。1表示必修课程,0表示选修课程。

78位表示课程序号。按课程模块分别从01起开始排列。

8位表示课程类别。A为通识教育课程;B为专业教育课程;C为教师教育课程;D代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通识教育选修课编号也由8位组成:

××(院系部)-××(00-×(0-××(课程序号)-×(类型)

人文社科类R、数理科技类S、艺术教育类Y、创新创业类X

六、培养方案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培养方案文字说明

(一)专业名称、代码

说明:包括专业名称、所属学科门类、二级类、专业代码、英文名称等,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进行修订。

(二)专业培养目标

说明:原则上按如下格式叙述: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等方面的)能力,能在(……等部门/领域、单位/岗位)从事(……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要求:培养目标符合办学定位,叙述简洁明了,语义恰当、语句通顺、表达完善,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

(三)毕业要求

说明:毕业要求按知识、能力、素质等三方面进行表述,参照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列出本专业的毕业要求,可以参考下列指标结合专业特点分类表述,也可以直接按照顺序列出本专业的毕业要求。

1、知识结构

主要围绕(1)工具性知识;(2)人文社科知识;(3)自然科学知识;(4)专业相关知识等几个方面设定具体规格指标。

2、能力结构

主要围绕(5)获取知识能力;(6)应用知识能力;(7)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设定具体规格指标。

3、素质结构

主要围绕(8)思想道德素质;(9)文化素质;(10)专业素质;(11)身心素质等几个方面设定具体规格指标。

(四)课程及教学活动与毕业要求关联矩阵

1 课程及教学活动与毕业要求关联矩阵

            毕业要求

课程、实践

要求1

要求2

要求n

统计

T

P

T

P

 

T

P

课程1

 

 

 

 

 

 

 

 

课程2

 

 

 

 

 

 

 

 

……

 

 

 

 

 

 

 

 

实践环节1

 

 

 

 

 

 

 

 

实践环节2

 

 

 

 

 

 

 

 

……

 

 

 

 

 

 

 

 

统计

 

 

 

 

 

 

 

 

说明:T表示该门课程偏重理论基础、P表示该门课程偏重应用;根据课程(教学活动)对各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分别用“H(高)、M(中)、L(低)”表示,支撑强度的含义是:该课程(教学活动)覆盖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多寡,H至少覆盖80%M至少覆盖50%L至少覆盖30%

(五)主干学科

可列出一至三个主要的一级学科。

(六)专业核心课程

说明:列出本专业所设的学科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并简述每门课程的学时、学分、教学内容以及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字数一般控制在200字以内。

(七)教学大纲

说明:根据《中国竞彩网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办法》,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涉及的全部课程的教学大纲。

(八)主要实践环节

说明:列出本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九)学制和学分要求

说明:本专业实行学年学分制,修业年限为四年,要求修满###学分。

(十)毕业条件

说明:学生四年学习期满,完成并通过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可毕业。

(十一)学位授予

说明:本科毕业生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学士学位。

(十二)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时学分比例

说明:非师范专业根据表2填写课程体系与学时学分比例表,师范专业根据表3填写课程体系与学时学分比例表。

2 课程体系与学时学分比例表

课程类别

课程

性质

学分

学 时

备注

总学时

理论

实验

实践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选修

8

 

 

 

 

 

专业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

必修

 

 

 

 

 

 

专业核心课

必修

 

 

 

 

 

 

专业选修课

选修

 

 

 

 

 

 

集中实践课程

必修

 

 

 

 

 

 

合 计

 

 

 

 

 

 

总学分_     ;总学时_     ,其中理论学时      ,实践实验学时_    _

  集中实践学分_  _;实践教学(含课内实验)总学分_   _,占专业总学分_   _%

必修课学分_   _,占总学分   _%;选修课学分_  _,占专业总学分_    _%

 

3 课程体系与学时学分比例表

课程类别

课程

性质

学分

学 时

备注

总学时

理论

实验

实践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选修

8

 

 

 

 

 

专业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

必修

 

 

 

 

 

 

专业核心课

必修

 

 

 

 

 

 

专业选修课

选修

 

 

 

 

 

 

教师教育课程

必修

 

 

 

 

 

 

选修

 

 

 

 

 

 

集中实践课程

必修

 

 

 

 

 

 

合 计

 

 

 

 

 

 

总学分_     ;总学时_     ,其中理论学时      ,实践实验学时_    _

  集中实践学分_  _;实践教学(含课内实验)总学分_   _,占专业总学分_   _%

必修课学分_   _,占总学分   _%;选修课学分_  _,占专业总学分_    _%

第二部分:教学计划进程表(见附件)

七、组织实施

各教学院系根据本原则意见,在院系主任领导下,由专业负责人制订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程序如下:

1、培养方案的起草与论证。由教学院系组织专业负责人起草培养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

2、向学校提交培养方案初稿。同时提交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报告、审批表。

3、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

4、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

5、中国竞彩网汇编,下发各教学院系部执行。